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永隆纪事

[日期:2010-02-25] 来源:  作者:丁存宽 [字体: ]
  永隆纪事(一)
  前言
  
  我名丁存宽,小名福官。一九一五年(乙卯年)农历九月初八生。七岁在农村读私塾,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在永隆河镇上读书、生活。我的童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永隆河度过的。作为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我,耳闻目睹了永隆河兵荒马乱的岁月,以及永隆河人所经受的苦难。为了让子孙也能了解这段历史,现将我的所见所闻及我家辛酸的过去实录如下。但愿我的《永隆纪事》能给子孙们带来点有益的东西。
  
  
  我的话题,就从永隆河开始,就从永隆河二十年代我所见到的、我所了解的人和事开始,就从我的家庭的历史开始。当然,我的话题,是永隆河历史上和我的家庭历史上一段十分沉重十分让人伤感的话题。
  
  永隆河
  
  在美丽的大洪山南麓,肥沃富饶的江汉平原东北,蜿蜒曲折澄清碧绿的天门河东岸,镶嵌着一个同样美丽的珠宝一样的城镇。这个不知道起源于哪个朝代的城镇,我们的祖先给她起了一个永远兴隆的名字——永隆河。这个湖北省京山县西南的重镇,盛产棉花、黄豆、小麦。得益于天门河的水路交通之便利,该镇成为了方圆几十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地。其周围有好几十里的管辖区。天门县河的河水从镇边静静地流过,它见证了永隆河的繁荣和兴盛,也见证了永隆河的苦难和悲哀。
  
  
  我的家就在永隆河西岸三里之遥的丁家营。历史上丁家营及其西面很远的地方也属于京山县的永隆河管辖。只是到了解放后土改时,永隆河的西岸,包括丁家营,才划归潜江县管辖,后又划归天门县。
  
  永隆河虽然是京山县的西南重镇,并素有“小汉口”之称,但是在二三十年代也只有两条主要街道。紧靠天门县河河边的街叫河街,也叫正街。东边一条是背街。两条街都呈南北向排列,且都是青石板铺地。由于年代久远和集市的兴旺,所有的青石板都被千万双脚经年累月地磨得光滑透亮。古色古香的店铺木制的门窗和铺面上,都涂上了象北京紫禁城城墙一样的暗红色。在铺面林立的正街上,赶集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背街店铺稀疏,箫条冷落。正街是寸土寸金之地。在这里,靠河边的每户人家和每个店铺都把自己的房屋和店铺向后延伸到河坡,并在河坡上建有吊脚楼,借以增大居住面积和使用面积。
  
  
  永隆河有上中下三个码头,每个码头都有青一色的青石板石阶。上中码头上去的街是最热闹的。为了兼顾农业商业,永隆河赶集分热冷集。阴历每月的单日为热集,双日为冷集。上下码头都有渡船。每逢热集的早晨,河西赶集的人天不亮就起床,带着自己的农产品和土特产成群结队赶住永隆河。为争抢渡船过河发生拥挤,经常有落水者。
  
  天门河从杨家烽以北的大洪山南麓发源,沿途纳小溪,容涓流,流经永隆河,向东经过天门县城,注入刁汊湖。冬季河水水深也达几米。到了夏季,每当暴雨,河水猛涨得几乎上岸。在当时主要以水路作为交通通道的时代,就是这条天门河,才给永隆河镇带来了繁荣和勃勃生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相关新闻       永隆  丁家营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0/9/28 15:46:58
回复 丁明鹏 的评论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我是中心的,也是才知道这些的,历史很沧桑.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第 1 楼
* 丁明鹏 发表于 2010/2/27 23:48:32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热门评论
* 匿名 发表于 2010/9/28 15:46:58
我是中心的,也是才知道这些的,历史很沧桑.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 丁明鹏 发表于 2010/2/27 23:48:32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