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谋生路
乙亥年的洪灾,受灾区域上至钟祥县,下至武汉市以下的地方,淹没16个县市,绵延数百里。区域之广阔,灾情之严重,前所未有。在灾区造成的房倒屋塌,庄稼绝收,财产损失,人员伤亡,非语言可以形容。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家包括春芝共有八口人。这样一大家子人,来年春天还有几个月没有米吃,怎么去度过这个春荒呢?这样一个重担就落在了我这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人身上了。
苗家沣口的河向南经过永隆,直通天门、汉川。河水很深,能走轮船,是当时当地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一九三五年淹大水后,天门、汉川来打堤的人都是乘船到苗家沣口上岸。苗家沣口还是一个篾货市场。所以这个地方人很多,很是热闹。为了谋一家人的生活,我就和父亲、妈妈商量,决定由妈妈到苗家沣口去煮稀饭卖。
一九三六年(农历丙子年)正月,人们刚在死气沉沉中过完了一个天灾人祸之年后让人伤感的春节,我和妈妈就来到了苗家沣口,开始摆摊做最让人瞧不起的卖稀饭生意。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条件的原始和工具的简陋自不必说,由于没有周转金,卖稀饭的米也没有着落。我只好硬着头皮陪着笑脸去向一个卖米的熟人说好话,赊了一斗(二十五斤)米。不料,只两天就卖完了。我们也卖一点小菜。晚上结帐时,还有一点盈余。以后,就是我一个人当采购员,妈妈只管卖。没有钱周转,每天都是把东西赊来卖了,到晚上再把所欠的钱一一向别人付清。
做这点儿小生意,全家八口人过日子还是不很充足。但这总算是找到了一条生路呀。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后来就由父亲到苗家浲口去当采购员,我去参加修汉宜公路,去谋我一个人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一点微薄的收入,还可以减少一个在家吃饭的人。
负责修汉宜公路的人每天晚上点民工人数,按人数发钱、发粮。我们丁家营有两个人在当修路队的队长。一个是中心二队的丁心仁(丁存达的父亲),一个是丁营五队的丁心平(丁存其的父亲)。当然还有其它地方的几个队长。我们两个队的人数都不满一百人。做公路的负责人晚上来清点人数时,一些队长就互相借人充数。这样,每个队几乎都接近一百二十人了。于是,上面就按一百二十人发钱、发粮。我们在那儿干了一、二十天,一天三顿稀饭,吃得不是很饱。上面发的钱被几个队长得了,民工一个钱也没有看见,所干之活只是换来了几顿稀饭。
三月间,一下大雨,天气变冷,又没有粮食吃,泥泞的公路工地上寸步难行,根本无法施工,民工就各自回家了。我回到了苗家沣口继续帮妈妈卖稀饭。以后生意做得杂一些了,生意的规模也比原来大些,好些了。这样,我们一家八口人,才免强度过了正、二、三这三个春荒月。
农忙了,我就回家料理田地,搞夏收夏种。妈妈仍留在苗家沣口做了一段生意。这段时间,父亲两头跑,两头都要关照。到了夏天,农活忙了,打堤的民工也少了。这时生意也不好做,妈妈也就回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