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永隆纪事

[日期:2010-02-25] 来源:  作者:丁存宽 [字体: ]
  乾隆庚辰年间(一七六0年),在东湾的南面又修了一座坐西朝东的大祠堂。取名为丁家祠堂。丁家祠堂雕梁画栋,檐牙门槛、盖瓦跛砖、亭阁灯棚,甚是恢宏。在文革期间的一九六九年被拆除,其材料被丁营村用来建了学校。
  
  
  苗家沣口是丁家营北面的小河与天门河在永隆上游不到一公里处交汇的三叉河口。原来水很大,过往行人,很不方便。文革期间,开汉北河后,水才小了。当年为了方便人们过河,我祖在那儿置了好几亩田和船只,供渡子种地和摆渡,称“义渡”。凡姓丁的过河,就不收钱。别姓过渡,也不收或少收钱。解放后土改时,该土地和船只被收为公有,划给了陈桥村。
  
  本人家庭成员简介
  本人祖父丁良金,号子德。生于一八六五年(农历乙丑年),卒于一九三五年(农历乙亥年)三月,终年70岁。育有二子二女:
  长子丁发忠,号儒轩,即我的父亲。
  次子丁泉忠,号齐轩,即丁桂珍的父亲。
  长女丁同英,嫁中心八队,即丁光宏的外婆。
  次女丁爱英,嫁永隆河街上。
  祖父的胞妹嫁给南河六队严姓人家,既是我的姑祖母,后来也成了我的外祖母。
  
  祖母姓陈,陈家营人。生于一八六五年,卒于一九二六年,终年61岁。祖母的娘家很穷,无田无地,以纺纱为生。祖母嫁给祖父后仍然是纺纱织布,勤俭持家。据说其娘家有一个内侄重孙,从小无依无靠。成人后到西南方的红旗大队任过团支部书记,落户于红旗。
  
  
  父亲丁发忠,学名丁心传,字儒轩。生于一八八七年(农历丁亥年),卒于一九四一年(辛巳年)农历八月,终年54岁。育有三子:长子丁存宽,次子丁仲官,三子丁幼灵。次子和三子早夭。
  
  母亲姓严,娘家是南河六队。生于一八八九年(农历已丑年),卒于一九四三年(农历癸未年),终年54岁。
  
  外祖父很穷,无田无地,以工艺雕刻为生。能用木料雕刻八仙过海及各种飞禽走兽。母亲和舅父还没长大成人,外祖父母就相继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孤儿。母亲来其舅父(我的祖父)家当童养媳。舅父到杨家烽上门做女婿,20多岁就不幸去世。
  
  
  叔父丁泉忠,学名丁心芳,字棋轩。生于一八九一年,卒于一九二五年(农历乙丑年),终年34岁。叔父一生聚了四个婶子。第一个结婚后说她有病,马上退了。第二个姓鲁,是个跛子,中心五队人。生了一个女儿叫安心,不到两年母女俩双亡。第三个姓何,陈桥一队人。生了一个女儿叫喜珍,一九二三年母女俩也不幸双双夭折。第四个婶子张翠英,永隆青龙庵人。我后来改口叫妈妈。妈妈生于一八九九年农历三月初五,卒于一九七五年农历八月十四,终年76岁。妈妈一九二三年嫁给我叔父后,一九二四年生桂珍。一九二五年叔父死时,妈妈只有26岁,以后终生守寡。妈妈嫁到我家后,侍候了老少五代人。她在我们家真是劳苦功高啊
  !。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相关新闻       永隆  丁家营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0/9/28 15:46:58
回复 丁明鹏 的评论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我是中心的,也是才知道这些的,历史很沧桑.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第 1 楼
* 丁明鹏 发表于 2010/2/27 23:48:32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热门评论
* 匿名 发表于 2010/9/28 15:46:58
我是中心的,也是才知道这些的,历史很沧桑.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 丁明鹏 发表于 2010/2/27 23:48:32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