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现代(1919-)日照丁氏人士的寻踪
丁氏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迁来日照至今,已历时六百多年了,子孙繁衍数万人。近百年来,丁氏族人“闯关东”、“闯高丽”陆续迁居东北和朝鲜的很多。在抗日战争中,日照丁氏族人有不少青年人投奔到大后方或投奔到陕北等根据地去。在解放战争中,则有不少日照丁氏南下干部奔赴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开展工作。还有不少的日照丁氏去了台湾及美国、日本、西欧等地。目前全国各省区、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日照丁氏族人。日照丁氏犹如繁星,人才辈出,光照九州,其中有不少学有所成的佼佼者,丁肇中就是杰出的代表。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老四支长房长支,十三世,涛雒西官庄人。1903年考入保定师范,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入明治大学法学系学习。1905年加入同盟会,矢志匡复中华,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运动。
1906年,他成为同盟会山东分会的主盟人。并与蒋衍升创办《晨钟》周刊,揭露清廷腐败,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春回国,先后任山东政法专门学校教师、校长。他秘密发展同盟会员,联络省内同志,建立基层组织。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与革命党人积极响应,组织山东各界联合会,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响应革命。当独立被迫取消后,他赴上海与黄兴晤商后与胡瑛回烟台发动起义,声援武昌。
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丁惟汾受命为山东省党部理事,负责全省党务。同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与宋教仁等抵制袁世凯贿赂选举。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阴谋称帝,并对革命党人大加挞伐。他为免遭横祸,于1914年避居原籍。期间,他支持外甥薄子明发动山东各地同时起义,搞护国倒袁运动。1916年3月他到上海联络十七省国会议员通电讨袁,同时公告各国公使,决心诛除叛逆。1917年北京政权落入段祺瑞之手,解散国会。他南下广州襄助“非常国会”,成立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展开护法之役。1918年他赴上海组织建设社,发行《建设杂志》,并创办《北方周刊》鼓吹思想革新。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他积极协助改组工作,后受命为山东支部长。1921年2月非常国会在广州开会,他以北京议员身份赴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翌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改组中国国民党会议,他为九名改组方案起草人之一,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党纲》和《中国国民党总章》的草拟工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此时,他与毛泽东相处甚洽。会后,他奉命主持在北京的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开展对军阀的斗争,成为国共合作的嚆矢。在此新形势下,北方的国民党组织发展很快,仅一年间,在北京即有14000余人;在山东发展到20000人。1925年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在北京西山召开非法的中央全会,进行一系列反革命活动。他极力反对,并与其他中委联名发出《致各级党部电》,斥责“西山会议”派。
1927年“四一二”事变时,他的思想有点偏向蒋介石。当年秋天,他出任国民党中央党校训导长。1928年,当选为国民党中执委常务委员,国民党政治会议委员及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并任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长。1931年6月,被选为中央党部秘书长;12月兼任监察院副院长。1935年后历任五届、六届国民党中央常委。1949年去台湾。他的前半生对国民党的创建与民国的成立功绩颇大,有“蒋家天下丁家党,陈家一门三部长”之说,民国时期称之为“党国元老”。
他一生以清白自矢,守身如玉,以廉洁自奉,生活简朴。但他重视教育,1935年在家乡日照涛雒西官庄创办“鼎立小学”进行义务教育,将历年的积蓄,购置百亩良田和十五间瓦房作为学产,延请名师,严谨治学。一时本村外村、丁姓他姓来此入学受教育,有一百五十人之多。当时“鼎立小学”是全县有名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完全小学。
其父丁以此一生从事儒业,对文字、音韵颇有研究,曾著有《毛诗正韵》一书,深得民初汉学家章太炎等人的赞赏。丁惟汾的主要著述有:《诂雅堂丛著》6种50余万字。
丁基实(1903-1988),原名履俱,又名群、君羊,老四支长房长支,十四世,涛雒西官庄人。他少年失怙,跟随叔父丁惟汾在外,就读于青岛、天津等地。1921年考入上海同济医工专科土木专业学习。1924年,经郓代英、邓中夏介绍加入社青团,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他与邓恩铭倡导成立“少年日照学会”,组织日照在济南学生安哲、郑天九、牟春霆(陈雷)、李平章等十余名会员,学习进步书刊,研讨时事政治,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参加共产党的革命活动。1926年春,他介绍安哲、郑天九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他支持日照籍青年南下参加北伐。1927年秋,他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
1928年6月,他与爱人于培真一起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后,根据共产党中央的指示,离济南赴上海工作。1929年春,与刘少奇一起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任组织部长。1930年4月,他因执行“立三路线”,搞极左的宣传活动,与其他中共党员和进步学生30余人,以所谓“满洲破坏案件”而被捕,关在沈阳监狱里。据说,当时已内定他与饶漱石、赵尚志等七人枪决。此时,中共满洲省委组织营救,即派内部关系到上海找他的叔父丁惟汾,利用亲属的上层关系,找张学良活动营救。张学良答应此七人由枪决犯改为看守犯。“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沈阳,丁惟汾派人通过关系,后营救成功,把他与同案关押的30余人在同一天交保释放。他出狱后,在哈尔滨住了半年,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与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之后,他赴德国留学,专攻工科。1938年回国后,曾任国民参政员、山东省建设厅厅长。解放后,调上海市城建局工作,从事城市建设事业,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
丁履观,老四支长房三支,十四世,苗家村人。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大学的著名教授,学识渊博,著作颇丰,美籍华人王浩就是他的弟子。
丁履德(1912-1972),字骥甫,老四支长房长支,十四世,朱家官庄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次年公费留学意大利,在都灵大学攻读航空工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即回国担任航空委员会航空机械学校教官。1940-1944年,先后在西北工学院、浙江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初,考取公费留学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取得硕士学位。1946年他应聘任美国钮沃克工学院教授。1947-1948年任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50年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工学院院长。1952年他出任山东工学院院长。他曾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会山东省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科协副会长和山东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
他为人虚怀大度,光明磊落,平易近人,深孚众望,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勤奋好学,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识渊博。他在航空工程和内燃机方面的造诣颇深,为我国工业科技和教育界培养了许多高级人才。曾发表《飞机发动机废气喷射推进之商榷》、《螺旋桨叶素原理性能曲线直接积分法》等论文。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老四支长房三支,祖籍涛雒镇。1936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1956年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雪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此外,通过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物理实验,在1979年夏发现了三喷注现象,为胶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了实验依据,他进行的高能下电磁作用与弱作用干涉效应的实验,为弱电统一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1981年起,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小组——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的L3组。在欧洲核子中心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及其粒子物理的新现象。目前丁肇中正在进行两项实验:一个叫L3,利用这里世界上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研究物质的结构,另一个叫AMS,目的是探索宇宙的起源。AMS磁谱仪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带入太空收集数据。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凡我日照丁氏人士,无论在大陆、台湾或海外,都曾对祖国对日照作出过卓越的贡献,现正在为家乡、为祖国和为世界贡献各自的力量。当此实现国家四个现代化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之际,凡我海内外丁氏族人,正在这两个伟大的目标之下,同心同德,尽心尽力,作出各自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