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
与丁惟宁父子同时代的王化贞在《丁惟宁碑记》中说:“九仙山之阳,望之皑然如银阕,隐映万树中者,丁公祠也。丁公起家进士,为邑令,为柱下史,为藩臬大夫,皆有声。所至,民歌咏之。性肮脏不能与世俛仰,年四十以事免,居家遂不复起。又二十余年卒。卒之明年,伯子乃迎主于此。宾从如云拜祠下,低迴不能去。田父村妪时时凡旬日一至,至辄留,昼憩树下,夜宿草庐,扶杖逍遥于烟水之间,曰是何必减羲皇上人!歌于斯,哭于斯,又岂不足吾所耶!伯子逆探公意,因伐石作室。既成,公来觞过而膜拜焉。乌呼!此亦足以概公之为人矣!公之殁也,与人慕焉颂焉,为之纪德,勒之贞珉。公之不朽,不在高山丹楹刻桷,实藏衣冠祠。何为者于斯?嘻,公志也!公亭亭有物外之致,平居课儿外无所事事,日与客啸咏往来于墅中。及得此山,大乐之,客于此,笑曰:‘是我司空庐!’是时,公阴欲兆焉,后以法不得葬,遂拊于旧阡,而缀重于此,遂为祠。乌呼!伯子可谓善承公志矣!室三楹,柘中室,负幄张帘,肃然如生,凡游者必造焉。稽首凭吊,慨然想见其人。顶礼之众几与山上大士等,是又为此山增一奇也。苏子尝称‘九仙奇秀不减雁荡’,以今观之,不虚也!子瞻之后何寂寥无赏耶!至丁公,若增而高矣!情之所钟,想魂魄亦复乐游此,抑嵚崎磊落之质,山与人有前契在乎?昔尚子访胜于五岳,幽赏无闻。仲生乐志于闲居,曾资田宅。岂若公之不逊世,而洁不待物,而适一壑一丘,一时之乐,便足千古,其贤于二子远矣。惜也,不偶于时,未竟。具用,孤踪逸韵,徒付之于山高而水清。臧孙有言: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伯子乎?祠维始于戊申二月,阅九月而竣。凡覆者、立者、承者,皆石也。视之无迹,巧若天成,识者谓:当为亿千年物。而公之德又足以永之,虽与此山并存可也。公讳惟宁,字养静,世称为少滨先生。伯子耀斗,字道枢,时为邑诸生。”
文中,王化贞明确指出:“年四十以事免,居家遂不复起。又二十余年卒。卒之明年,伯子乃迎主于此。”
这就是说,丁惟宁四十岁那年,辞官回家,又过了二十多年去世。
也就是说,丁惟宁活了大约六十多岁。这与上面的六十八岁基本相符。不可能是七十岁。
也就是说,王化贞的碑记进一步认证了丁惟宁是在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公元1609年)去世的。
据此,笔者认为:丁惟宁的卒年应该是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公元1609年),享年六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