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三大奇书的《金瓶梅》的作者署为兰陵笑笑生。人们都知道,兰陵笑笑生这个署名并非作者本名。对作者本名的探讨,三百多年来,学者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但至今未有共识。
先期学者们往往先确定作者标准,然后从各个方面搜集情况,与这标准对号入座,由于研究者各取所需,又缺乏直接证据,导致作者候选人队伍越来越大,分歧也越来越大。这不能不说是金学研究的一个误区。本文试图走出这个误区,从《续金瓶梅》中寻找《金瓶梅》的作者。
我们知道,《续金瓶梅》为清初山东诸城县人丁耀亢所著,这是鲁迅先生研究《续》书时得出的结论,并为学术界普遍认同,至今无人提出异议。
山东《诸城丁氏家乘》(亦称琅琊丁氏、藏马丁氏、天台丁氏)揭示,丁耀亢为山东省诸城县藏马山南之小天台(现胶南市大村镇)人士,明末清初我国著名文学家,著述颇丰。《续金瓶梅》为其晚年作品,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庚子年,公元1660年)夏,亢时年六十二虚岁,距《金瓶梅》刊刻行世的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已四十年,此时亢才二十一虚岁,在文学界已小有名气,也正是这一年,他“走江南与诸书士联文社”(鲁迅语)。
在这四十年间,丁耀亢除了进行其它著述外,肯定在潜心研究《金瓶梅》,否则不可能写出《续》书。笔者还认为,他肯定也熟知《金瓶梅》的作者的真实身份。本文试图通过对《续金瓶梅》的研究,证实我的这一观点,揭示《金瓶梅》作者的真实身份。
一
《续金瓶梅》第五十二回“刘学官弃职归山,龙大师传丹入海”透露了《金瓶梅》作者的信息。
刘学官这个人物在《金瓶梅》中很少出现,他曾借过西门庆的钱,李瓶儿死时他去敬过香,西门庆死前向女婿陈经济交待,刘学官借他二百两银子未还,其余未有提及,所以给读者的印象极不深刻。
《续金瓶梅》的创作意图是进一步深化《金瓶梅》“戒恶从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点。刘学官既没作恶,也未从善,作为末世王朝的一个小官僚,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中性人物,何况在《金瓶梅》中极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对这样一个人物,丁耀亢为什么要在续书中大书特书,并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成仙了呢?可能是因为《金瓶梅》中善人不多,少有的几个如曾孝序、宇文虚中、武松、郓哥儿等,丁耀亢认为没有续写的价值,但我觉得还是因为他对“学官”这样一个官职有着不一般的感情,翻开他本人作序的《诸城丁氏家乘》可知,其祖父生前曾任钜鹿县训导、升长垣教谕,他本人也曾任容城教谕,与刘学官所任职务性质相同,也许他自己在教谕的职位上做了不少善事,或起码没有作恶,所以他把刘学官这样的人物写入《续》书,并给了他一个成仙的报应。除此而外,没有更好的解释。
刘学官在《金瓶梅》中确实没做什么善事,给他善报与情与理都是讲不通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必须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善人、品德高上的人。正是为了这个,丁耀亢在《续金瓶梅》第十二回补写了“刘学官雪中还债”一节:
从来绝处逢生,月娘是个好人,自有活路。那雪下了两日,柴米将尽,可那里去安排!只见一个人,二门口里探探头出去了。玳安认得是刘学官家书童,问道:“来做什么!”那人没有言语了。过了一会儿,就是一担柴、一瓶酒、两盘子挂面、一斗小米子。知吴月娘吃斋,说道:“多拜上吴大娘,这是俺大妈送的。因大雪里,你老人家没火向。还有一件事—等天晴了,自己来看,有话说。”月娘见雪中送炭,不觉满心感激,着玳安收下,又没个钱尝他。道:“小玉,你把酒倒了壶里烫起来,和玳安吃了去吧,家里也没人吃这酒。”那人不住下,跑的去了。月娘道:“他爹在日,人来人往,好酒好肉,不知养了多少人,没见个探头问声的。那里走出个刘学官来,这等看常!”
到了天晴,刘学官夫人一顶小轿过来,领了个丫头,掇着个皮匣锁着,先进去说了。月娘忙出来迎接,和月娘拜了,炕上坐下。月娘见这刘学官夫人有六十四五年纪,……说:“这时没过来看看,通不得闲。”说了几句话儿,就取过那匣子来,袖子里拿出个汗巾,一把小钥匙,开了,取出五封银子,是五十两,放在坑上。月娘全不知道,问这银子那里的,刘学官娘子才说:“这是那年上山东去做学官没有盘缠,借的他西门大爷的,今五六年,常常记挂着,穷教官,凑不成块。昨日他爷从官上寄将来,着我自家亲交给大娘,还该添上利钱才是。难道受过的情,就敢昧了这宗账罢?何苦做来生债,变驴变马也要还人!” ……月娘只收了一半,刘老夫人那里肯。月娘没奈何收下, 谢了又谢,送的出门,上轿去了。
有诗赞这刘学官不昧孤儿债:
侠气文名海内闻,老来投笔效河汾。
素车义重存鸡黍,绛帐风情著典坟。
一诺何曾欺过墓,千金岂忍负高雯。
应来结草衔环报,多少人间狗彘群。
今日刘学官一个穷教官,西门庆死后六年不肯昧孤儿债,……恤孤念寡,天地鬼神岂有不记录他的善功的?
经过这样一番补充,刘学官就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善人了,“天地鬼神岂有不记录他的善功的?”给后来写他成仙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