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来先生在文中还提刭帖祖很可能是诸城走失的二世祖长支伯达公,根据伯达公走时年月又值自然灾害肆虐,又是诸城人阳武候薛禄征北时在诸城带走了不少青年,征完宣化后征蓟州,伯达公落户蓟州的理由很充足;而他带走的弟弟阵亡,他走时又是瞞着父母偷跑的,回去怎么向父母交待?非常合乎逻辑,兴奋得我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我找了几个家族观念强的人,同看全来先生的这篇文章,个个都很激动。是啊!骨肉分离数百年终于团圆了,怎不令人兴奋而激动呢?所以,诸城族人丁绍华先生眼含热泪写诗以抒怀!可见我丁氏家族的精诚团结以及执著的家族观念精神。
后来,我拜读查阅了族谱,发现三世康懿公有生卒年月,我经推算始祖帖公应在元代至正十九年至洪武三年,正应是贯公的哥哥。再说,一世子诚祖怎么会给儿子起名伯能、伯源呢?所以,伯达公就是帖公的答案就不能成立了。
按一般姓氏宗族世系繁衍规则,长支结婚早,传继世系多,輩份小。沾化丁氏是帖祖之下的次支,现在都己传到近30世,可见,帖祖的长子现应传至35世以上,较为合理。再说,兴祖下几支唯贯祖幸运,既没受颠沛流离之苦,又袭朝廷命官,其政治经济地位在几个兄弟中是至高无上的,恐怕他娶妻生子时,外边的哥哥可能还是独身一人。所以,传继世系应高于哥哥,绝不会低于弟弟!按此分析,海州贯祖如果是长支的话,其后代现应传至35世至40世,较为合理。如其不然,帖祖是长支就定而无疑了。
根据兴祖原为陈友谅的部下,虽然被解放过来,生活在被朱元璋视为异已的政治氛围中,其经济地位也不会高。明初时期,由於战乱创伤,国难维艰,民不聊生且百业待兴,就是高官们的待遇也不会多高,何况兴祖?甚至连孩子都养不了而外出谋生,是沒有条件娶三妻四妾的,(此语针对庶出不在家谱而言)也就没有“庶出”了。山东潍县始迁祖山公就是兴公之季子不会有错。
薊州始迁祖帖公和诸城始迁祖推公,以帖、推二字做为名讳,实难费解,引发了我的研讨兴趣。我考虑,兴祖以“铁枪”从军(铁枪一句很关鍵,枪头、枪杆、枪纂一体纯钢才叫铁枪,亦称钢枪,分36斤、48斤、72斤等几个重量级。兴公是徐达的部下,徐达的那对铜锤也很了得)。显然是个身怀祖传枪法绝技,武功高強又力大无穷的武将、猛将。不然不会身经百战直到明朝建国又南征北战多年而幸存下来。据传,丁家枪法举世闻名。自古有“罗家枪,丁家传”之传说。做为一个武术世家,各路拳法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每一路拳法和兵刃都有歌诀谱帖,歌诀记录下来,套路姿势配图画了下来,就成了拳帖、枪帖、劍帖等等。如果从武术经典中找帖、推二字,那就太容易了。
要知道,练武之人对武术套路谱帖歌诀中的内容牢记在心,都能背诵如流,把这些谱帖秘笈视为珍宝收藏传世,是每个练武之人的规矩。把祖传的武术绝招谱帖秘笈视同生命之重。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执迷於中华武术,出身於武术世家的兴祖,给自己心爱的儿子们起名字,肯定引用了其中的内容。比如:谱帖秘笈、气贯长虹、推抓搡拿、泰山压頂等等。经我推敲破译如下:
帖谱武略心中藏,气贯长虹勾魂枪。
闪战推腾神威显,龙蛇出山露锋芒。
这样,帖、贯、推、山兄弟四人各佔其位,帖、推二字也不费解了。
由於数百年来的社会 ,天灾人祸,谱牒舛错或失载而造成的銜接困难,不是吾丁氏一家,全国各个姓氏都存在这种问题。谱上没有某世某祖,这很正常,只要丁氏后人不懈努力,一代代详究细查下去,定会有个圆滿的结局。晚生德薄才浅,发言未必得当,敬请丁氏族人教诲雅正。
山東霑化支派丁氏滄州正长支二十三世孫丁桓起於2007年3月23日恭書於滄州丁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