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即使身处逆境 也要把谱修成

[日期:2014-08-24] 来源:  作者:丁绍华 [字体: ]

——记二十六支续修谱书的丁鸿量老人 



   丁鸿量,字海涵,琅琊丁氏二十六支第十七世,今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东寺人,以字行世,因此,村内只知海涵老人,而鸿量之大名,却鲜有人知。
  丁鸿量,生于一九一五年,兄弟四人,他是最小。其父丁宝聚有田产百余亩,家道可称其富,因而遵父命自小进塾学文,因其天资聪慧,学渐有成。后受聘去于家官庄小学校教书,其间,跟康生的一个会英语的表弟共事,又跟其学会了英语。后来,丁鸿量回到家乡大庄寺,自办了私塾,教学生认字学文。每期只收三十人,束脩一斗小米,用以养家。
  土改时,他家被划为地主,无奈,携儿女搬到青岛居住,在大众油漆工程社(今建筑公司)就职,负责预算。
  青岛解放后,丁鸿量和老伴被遣返回原籍东寺居住。
  原籍的房产土地都没有了,他按照村里的安排,住进了一处小屋子。后来,这处小屋又有别的用处,他只能按照村里的安排,再搬到另一处屋里居住。就这样,他前后共搬了八次家,最后在村南的一处孤零零独处屋里(他自命为“仙人居”)驾鹤仙逝。
  在村里,每天按照吩咐,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段时间,他负责打扫茅房,收取各户的人粪尿,集中到一起,运到地里做肥料。空余时间,去扫大街,保持村内的整洁。
  有一年秋,在地里收豆子,休息时,一些年轻人点上火,用豆秸烧豆粒吃,丁鸿量看到了,不由的想起了三国时曹植的《煮豆》诗,随口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本是休息时的戏言,不知被哪个人记住了,回村就报告了大队的造反派,造反派马上召开群众大会,批斗了丁鸿量。
  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但丁鸿量老人仍是关心族事,热心续修支谱。他冒着被批斗的风险,暗暗地收集族人资料,整理出来,并在纸上记录下来,为续修支谱积累资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给丁鸿量摘掉了地主的帽子。丁鸿量心花怒放,无比高兴,满怀豪情,迎接新生,他兴奋的心情,可从他当时做的《简室感》诗文中窥见一斑:

满院鲜花价胜金,四周梧叶密成荫。
窗临东岭阳光照,户对前川空气新。
室内陈设非精美,案头摆放惟书琴。
栽花除草遂吾愿,斩荆编篱胜朱门。
远望青山山壮丽,细听流水水传音。
笑看蜂蝶穿花舞,评选菜蔬哪畦匀。
突有陌生来访我,谁知前辈是姻亲。
烹茶让客谈家史,煮酒陪客论诗文。

家住村边独户门,房前屋后俱清新。
南铺旷野无穷碧,西望通衢不断人。
重设篱笆堪做障,广栽花卉可为邻。
桃红李白争媚艳,燕语莺歌报喜音。
细视苔痕千点绿,应评草色十分春。
闲来池畔观鱼泳,静坐亭中盼友临。
饮酒花前花似醉,咏诗柳下柳随吟。
吾侪未识余心乐,后辈须尊老年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3)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3 楼
* 丁贵昌 发表于 2015/4/14 20:26:23
鸿量老人身处逆境不忘修谱,值得后人敬仰。但二十六支谱首创人是衍仁祖、二修为桂铭、玉山(1925年)、三修为培福(1952年)四修为鸿量(1987)五修为贵昌(2015)
第 2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5/3/8 11:40:32
读完鸿量老人的诗稿方知老人当时的处境,和高尚的情怀,泪水不知不觉的夺目而出。26支家乘的创始人。我为老人家鞠躬。精神永存。
第 1 楼
* 丁熙煜会员 发表于 2014/8/27 17:42:39
读完鸿量老人的事迹,热泪盈眶!既为煮豆燃豆萁的荒唐,更为老人家身处逆境,仍然念念不忘修谱大业,并且鞠躬尽瘁,可泣可歌!为鸿量老人家鞠躬,再鞠躬!
热门评论
* 丁熙煜会员 发表于 2014/8/27 17:42:39
读完鸿量老人的事迹,热泪盈眶!既为煮豆燃豆萁的荒唐,更为老人家身处逆境,仍然念念不忘修谱大业,并且鞠躬尽瘁,可泣可歌!为鸿量老人家鞠躬,再鞠躬!
* 匿名 发表于 2015/3/8 11:40:32
读完鸿量老人的诗稿方知老人当时的处境,和高尚的情怀,泪水不知不觉的夺目而出。26支家乘的创始人。我为老人家鞠躬。精神永存。
* 丁贵昌 发表于 2015/4/14 20:26:23
鸿量老人身处逆境不忘修谱,值得后人敬仰。但二十六支谱首创人是衍仁祖、二修为桂铭、玉山(1925年)、三修为培福(1952年)四修为鸿量(1987)五修为贵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