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小弟
丁执有两个弟弟,年纪很小时,父母都去世了。丁执是长兄,对两个弟弟倍极友爱。
还是父母在世时,他对两个小弟就痛爱有加,逢年过节,父母给点好吃的,他总是把自己的一份匀给弟弟们吃。后来,父母不在了,丁执就勇敢地挑起了抚养弟妹的家庭重担。从小就把弟弟送进私塾读书识字,习练孔孟之道,学会怎样做人。有时弟弟顽皮淘气,他就把弟弟带到父母茔前,痛苦流涕,向父母检讨自己对弟弟没有尽到责任,对不起父母在天之灵,说着说着,两个弟弟也哭了,向父母和大哥承认错误,表示以后一定不再淘气。
弟弟长大了,丁执就及时给两个弟弟结婚成家。怕他们不会操持家务,他坚持不分家,弟兄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亲自料理。家中要办大小事情,他就把弟弟们找来,共同商议,然后分工把口,分头去办。冬夏换装,他总是先把两个弟弟全家都换上新的,而自己一家却放在后,实在紧张,就先穿着旧的。多年来,大家庭中从来都是和和睦睦的,远近乡人都赞不绝口。
到晚年,二弟丁採三个儿子,三弟丁抡七个儿子,好大一家子人了。丁执就把弟弟们叫在一起,说,我们这个家实在太大了,各方面都有一些不方便,应该分家了。“良地美田,我不需要。薄田瘦地,我所甘也!”他把好地美田全都分给了两个弟弟。弟弟们不同意,说,这怎么行!丁执说:“我从小就跟土地打交道,我知道怎么伺候土地,你们就不行了。再说,我是兄长么,就这么定了,不要再争了!”
分家后,丁执全当是家里原先没发迹时那样,仍然是艰苦持家,一切从头开始。虽然分家了,但他关爱两个弟弟仍然胜过爱自己的儿子。看到弟弟们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仍是及时指正,弟兄三人仍然经常在一起商讨生活大计。
睦邻敬族
丁执不但关爱自己的弟弟家人,而且与族人及乡里邻人也是团结和睦,相敬如宾。
年轻时,他常常帮助乡邻耕种干活。乡邻中有打墙盖屋之大事,他经常不请自到,自带工具,义务帮工。乡邻中有嫁娶喜事,他都早早送上贺礼。乡邻中有老疾病灾,他经常去探望安慰。乡邻中发生丧葬大事,他主动去要求待客管饭。夏日夜晚乘凉,乡邻之间坐在一起,叙谈家常,他就利用这个时间,将从经书上看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讲给乡亲们听,以传统美德感化乡邻。
有一乡邻与他挨墒种地。这人私心太重,每次耕地,都要超过地界多耕一犁,没几年,除界石处形成了一弯弯的大弧外,长长的两头地块,均被耕进邻人地中。丁执的弟弟们看不服了,要去和那人讲理,并按原地界将地耕回来,被丁执拦住了。后来,那乡邻得了重病,不能下地干活,眼看就要耽误了春种,误了农时,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丁执带着礼品去看望了那位乡邻,并安慰他安心养病,说:“你不用愁,好好治病,咱在一个村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能没有个困难时候?我家人多,我帮你先把地种上,别耽误了农时!”丁执说服了弟弟和子侄们,自带工具,去帮助那邻人把地种上。那邻人非常感动,又非常惭愧,病好后,他就急忙下地扶犁,按照原来的地界线,将地界犁直,把多占的地块还给了丁执。
丁执一家,世代居住在白马河下游,离县城百余里,所居之处,居万山之中,左边濒临大海,右边就是白马河。以前,由于这里的人距离县城远,交通很不便,文化程度低,思想不开化,因而俗悍难训。自丁执的曾祖父邑庠生丁成性开始,有了文化,就以德来感化乡邻。其祖父丁助继之。到丁执一代,他更是发扬光大,敦族睦宗,以自己的诚心来善待乡邻。他常常教育弟弟子侄和乡亲:“能在一个村子住着,这就是缘分,互相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体谅,这才是做人的常理,这才是圣人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就是偶然之间有人一时做错了,你也要先不去计较。你要是一时性起,控制不住自己,非要去争个你长他短,就会越争越出乱子。因为人在生气发火、失去理智的时候,说话就没有遮拦,很容易语出伤人,结果是伤了感情,失了友情,日后再怎么相处?”
丁执很乐意帮助别人,当乡邻有困难,找他借钱借物,他都倾其所有,尽力帮助。有些人一直还不上,他就把借据送给人家,或当着人家面烧掉,不再要了。遇到灾荒岁饥,他就尽力捐款捐物,以赈乡民,与乡民共度难关。久而久之,丁执的社会威望大增,平时,乡人有什么事情想不开,都乐意找丁执诉说。有时,乡人之间发生争竞,丁执一到,马上争竞就停止了。相争者很不好意思,各自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我错了,为这么点小事,麻烦您老跑一趟,真不好意思。您放心吧,我们不会再吵了。”因此,丁执所居之处,一连二十多年社会安定,乡民和睦相处,从来没有诉状递到县衙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