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丁耀亢:一朝重光举世惊

[日期:2012-06-03]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记者 常诚 通讯员 王慧 [字体: ]

  《金瓶梅》的作者之争由来已久,鲁迅先生最早把眼光投向了“琅琊丁氏”,后来的研究者大多这样认为:丁纯是《金瓶梅》的“始作俑者”,毕其功的是他的儿子丁惟宁,而他的孙子丁耀亢又作了补充,并亲到姑苏雇人镌版印刷……

  诸城,古称琅琊,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声名显赫的丁氏家族就聚居于此。琅琊丁氏自一世丁推至五世丁珍,虽世代研经习礼,却无意功名,由六世丁纯起开始步入科举入仕之途。丁纯曾任直隶长垣教谕,后因丁惟宁任北畿巡按,为避亲嫌而谒病归乡。丁惟宁是丁纯次子,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曾在直隶、山西、四川、河南、江西等地为官,性情刚烈,居官清正,“每回籍,图书衣被而已,外无长物”。曾有县令命衙吏送丁惟宁八百金,他坚辞不受,却在西园种韭数十畦,每卖钱数十文自给。朋友善意地讥嘲他:“辞千金而求利于圃,得无昧多寡乎?”丁惟宁答曰:“官银非吾所有,圃蔬自食其力。”时人皆叹服其清廉。丁惟宁有六子,其中以五子丁耀亢文学造诣最高,于诗文、传奇、小说诸方面俱精,在清初文坛颇负盛名。

  筑舍三楹藏书千卷

  丁耀亢(1599年-1669年)字西生,号野鹤,别署紫阳道人,他少负才名,为人洒脱,放荡不羁,童年时跟随父亲读书游乐,11岁时父亲去世,16岁开始独立主持家政。由于厌倦城市的喧闹,向往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丁耀亢于诸城城南橡槚沟购得一片山间空地,“筑舍三楹,依溪作垣,引泉为圃,中架小阁,书藏千余卷”。在这宛如世外桃源的仙境里,丁耀亢邀朋结友,载酒咏诗,憩流泉,荫林木,过着超然物外的诗友生活。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20岁的丁耀亢开始走出山间田园,去见识外面的大千世界,他渡江南下,游学于董其昌门下。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清兵攻陷诸城,丁耀亢长兄耀斗父子皆被创,次兄耀昂、弟耀心和侄子大谷皆守城殉难,丁耀亢护送老母孤侄连夜入海避难,于海州清风岛“潜舟伏野”,亲眼目睹了清军屠城抢掠、残杀无辜的暴行。在此后的几年里,丁耀亢几次往返于海陆之间,备尝了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之艰辛。“白洋黄海等闲过,斗笠孤篷一钓蓑。眉眼尚存全世界,儿童不识旧山河。飘零几处家无定,离乱终年鬓已皤。最是春鸥同泛泛,夕阳相送出烟波。”丁耀亢这一时期的诗歌写尽了山河易主之悲与身世飘零之痛。

  丁耀亢虽然深深痛恨着清王朝,却又迫于生计,在清朝定鼎之后不得不入京赴考应试。清顺治五年(1648年)他以顺天籍拔贡,后任镶白旗教习,来到京城。在京城“诗酒相朝夕”的文学天地,他的诗名很快传扬开来。顺治十一年丁耀亢教习期满,调任容城(今河北容城)教谕,他读书著述,在任五年间完成小说《续金瓶梅》。丁耀亢为《金瓶梅》作续书,并非信手拈来,随性为之,而是借宋金战乱来影射清兵入关,记述明清易代之际惊心动魄的战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相关新闻       丁耀亢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5/2/1 9:53:47
献上诗一首,以表敬意:
三百年前橡谷中,隐居野鹤过桥东。
诗书丰著德行美,银杏枝繁拂煦风。
——诸城大甲沟村丁加华
热门评论
* 匿名 发表于 2015/2/1 9:53:47
献上诗一首,以表敬意:
三百年前橡谷中,隐居野鹤过桥东。
诗书丰著德行美,银杏枝繁拂煦风。
——诸城大甲沟村丁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