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父亲讲,我们家祖居山东登州府蓬莱县,因祖上做官迁到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靠近海边的一个小村庄,小地名叫皮子窝。祖上是晚清时期的一名进士,官至金复州州官。后来因获罪而被削职为民,从此家道衰落,到了我太爷这一代家产耗尽,只能靠给大户人家扛活维持生计了。
我的太爷在本支中排行老大,按照族谱排列是“元”字辈,亲兄弟五人。太爷名叫丁发元,其余几位太爷依次叫丁福元、丁生元、丁财元、丁茂元。取“发福生财”、“财源茂盛”之意。可见,到了我太爷这一代已经不求做官只求发财了。可是,时值晚清,政治腐败,世道慌乱,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本本分分的农民哪里还有财可发?
皮子窝临山靠海,地少人多,太爷们尽管个个勤劳节俭,成年累月给人家扛活也很难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兄弟五人中除了太爷本人成家以外,其余几位虽然已到成婚年龄却因为家里穷而无钱娶亲。
为生活所迫,太爷们不得不离乡背井另寻出路。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年),太爷带领其四个弟弟、太奶和我八岁的爷爷、还有二爷离开了金州皮子窝,挑担背包,一路逃荒,越沈阳,过长春,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一千余里,最后落脚吉林省农安县永安乡新民村二青山屯。
关东是满洲先民的发祥地,清朝初年严禁关内汉人流入。所以,东北三省特别是吉黑两省直到晚清时期还是地旷人稀。当时,相当多的山东人为生活所迫冒险闯关东,使吉林和黑龙江大片良田得到开发。在北大荒富得流油,人人都能发财的诱惑下,使得更多的关内汉人还有先期到达辽宁的汉人陆续北迁。
太爷的岳父姓李,也因生活所迫于前几年先期从金州逃荒来到二青山屯。太爷们就是投奔李家来的。还好,在李家的帮助下有了落脚之处,家很快安顿下来。
这里虽然荒地很多,也并非随便开垦,太爷们照样没有自己的土地耕种,仍然给大户人家扛活。但是,这里毕竟地多人少,劳动力缺乏,外出找活干也较皮子窝容易些。五位太爷同时扛活,个个勤奋能干,家庭生活逐渐有所好转。不久,五太爷也成了家,另外三位太爷终因已错过成家年龄而一直未娶。
五太爷成家以后,为了生活方便,太爷们决定把家分开,太爷和二太爷、三太爷为一股,四太爷和五太爷为另一股。后来,四太爷、五太爷这一股几经辗转迁到了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乌兰图嘎镇大五间房村。直到现在五太爷的后人仍居住在大五间房村。
大约在1945年春,金州老家一位和我太爷同辈的族人来到二青山探视,知道我们家因遭变故,日子过得很苦,非常同情,曾答应帮助我们返回金州,终因难度太大未能如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父亲的表弟还在金州给父亲写过信,寄过东西。一九九零年,大哥家的侄子“回”到大连读大学,之后留在大连工作。二零零六年,大哥大嫂在侄子家住过一个多月,期间去过金州寻根。没想到他们非常顺利地在金州区杏树屯镇猴儿石村找到了尚健在的父亲的表弟石化令,表妹石春兰,一些传说也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