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丁氏始祖兴公与沾化始祖帖公的关系探讨

—— 与全来先生商榷

[日期:2010-02-27] 来源:  作者:丁桓起 [字体: ]
  由于明朝初期社会的 和自然灾害的肆虐,使我丁氏家族历史上的谱牒延续,中断有年,令今人研究,颇费脑筋。
  
  创谱和修谱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社会的安定,经济财力的充沛以及文化人士的具备和积极参与;缺一不可。这几个条件具备了,像蚂蚁筑巢一样,好不容易创修成功,举族欣然。可是,一场社会 战火,或者遭受灭顶之灾的河流决堤,使之谱毁人亡,文献资料荡然无存!过些年,社会安定下来再从头开始。这时,原创修谱者和知情者已不在人世,其难度如同搬山!这在我沾化丁氏发展史上有过数次。所以,使得很多祖先失讳或与上祖衔接不上,亲兄弟而不载谱,给后辈人带来诸多问号和猜测,给谱牒研究,增加了难度。话又说回来,有了今天这等规模的谱牒,亦是先祖们超群的智慧和对吾丁氏家族观念的执着精神之结晶,功如珠峰之高,大洋之深!
  
  诸城、日照族人,利用现代工具宽带网络,建立了丁氏网,给我丁氏族人互通信息和联络以及对丁氏谱牒之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诸城族人丁全来、丁绍华等先生和日照族人丁肇宾先生,对谱牒文化的研究,开创了我丁氏现代谱牒研究之先河,令沾化、沧州丁氏举族欣然,敬佩至极!
  
  在此,晚生根据《沾化丁氏家乘》(2000年第九次修谱时改成《沾化丁氏世谱》)所载资料,发表一点浅识拙见,以供丁氏族人参考。
  
  沾化丁氏始祖讳帖公,居北直隶蓟州。次子沾化一世子诚祖、二世伯能、伯源祖、三世次支福祖康懿公。三世以上生卒年月失考,三世康懿公生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按十五岁结婚十七岁生子,为一代年令段推算,次支伯源公应是永乐十三年(1416年)其兄伯能公应追加三岁,即永乐十年(1413年)一世子诚公应为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因他是次子追加三岁)。帖祖应是洪武八年(1376年)。
  
  以上我是按常规推算的,其中还应有非常规问题。我在查阅拜读家乘时,有不少长子与父亲相差二十几岁,十七岁生子的不是很多。这也不难理解,古代限于医疗卫生条件,婚后数年生育亦很普遍。这是理由之一。我们的古谱,女孩子不上谱,如上有几个姐姐,年老了才生个老生子,也称长子,代龄又会延长。这是理由之二。如果上有几个哥哥幼年夭折,直到中年才立子,代龄更会拉长。这是理由之三。兴祖一个朱元璋非嫡系异已官员,职低薪少,人口众多,经济上无法宽裕,甚至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煞老子”,一个武将出身人的儿子,肯定也是继承父志练武之人,饭量肯定惊人,所以,只好让大孩子出外谋生或者从军,以缓解生活窘况也是有的。推祖和山祖也是年令很小就出外了。也可能是这个理由。试想,谁家如果家财富足,舍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外出的?都是出于万般无奈呀!这一切,都是良心丧尽的朱元璋造成的!所以,帖祖外出后是过着艰难困苦独身生活的,再按和平环境下,十五岁结婚十七岁生子,是绝对办不到的。代令段又得拉长。这是理由之四。
  
  所以说,从始祖至三世祖四代人中,存在以上四种理由的情况是合乎情理的,这样,有可能把出生年份上推十至十五年,甚至更多。按此推算,帖祖有可能是元代至正二十一年至洪武五年出生,如果再早就成了兴祖的小弟了。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兴祖已经“以老疾告”退休还乡多年(此时的兴祖身心伤透,再不给朱元璋卖命了,提前告老退休)。到了这时,朱元璋才“良心”发现,给兴祖的后代封一个世袭百户,肯定还得有个“圣旨下” 以显示他的“皇恩浩荡”。这下子,兴祖着了急,长子不在。要是现在,孩子出外几天一个电话。那时可就不行了,就是知道在什么地方,来回送信靠步行,误了接旨时间,再给弄个抗旨不尊,那可是杀头的罪呀!只好让次子“贯”代替哥哥应急去京参加某种培训或仪式。后来帖祖几十年没有音讯,百年之后的后人也就没人知道帖了。所以,“长子贯袭”在后人修谱时就成为永久了,这在合情合理之中。
  
  全来先生的研究中说:在洪武七年以上,贯还应有几个姐姐。不谋而合,这就对了。应该想到还有个哥哥,咱不能让“长子贯袭”四字迷住眼睛定乾坤。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