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海州丁氏来龙去脉考略

[日期:2010-02-27] 来源:  作者:丁全来 [字体: ]
    正本清源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不久封姜太公于齐。诸多史料表明,太公亲率吕氏族人到于封地,并逐渐平定东夷诸国,方返镐京作西周之太师。而后始由太公次子吕伋接手治理齐国,此与伋公薨后谥号为“丁”亦相吻合。至于学者认为,太公本未亲莅封地治国,则吾不采信,览者不妨推敲。《谥法》曰:述义不克曰丁。以现代汉语表达,其意思是:实行公正合宜之事业而未竟。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时人对伋公之敬仰与缅怀。565年后丁氏之真正渊源正在乎此。以数字计,丁氏繁衍至今,已达2488年,可谓源远流长。遗憾者,乃迄未发现关于太公长子之记载,亦未敢遽定为少亡或其他妄测。尤需指出,吕伋薨后,其后人并非即由吕氏改为丁氏,直至齐简公见弑后仍著吕氏,如:吕伋之子齐乙公吕得,吕得之子齐癸公慈母(又名庮慈母、祭公慈母),癸公子齐哀公不辰(又名不臣), 哀公弟齐胡公静(靖),哀公弟齐献公吕山,献公子齐武公吕寿,武公子齐厉公无忌,厉公子齐文公赤,文公子齐成公脱(说),成公子齐庄公购(赎),庄公子齐僖公禄甫(禄父),僖公之子齐襄公诸儿,僖公同母弟夷仲年(齐仲年、季仲年)之子公孙无知(毋知),僖公之子、襄公之弟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桓公子公子无诡(武孟,无亏,公子无亏),桓公子齐孝公昭,桓公子、孝公弟齐昭公潘,昭公之子齐君舍,桓公子、昭公弟齐懿公商人,桓公子(又称公子元)齐惠公元,惠公子齐顷公无野,顷公子齐灵公环,灵公子齐庄公光(公子光、太子光),灵公子、庄公同父异母弟齐景公杵臼(自此公始陈氏擅权),景公庶子孺子荼,景公庶子齐悼公阳生,悼公之子、平公骜兄齐简公壬。凡24侯,564年。然则,吕伋后人何时以丁为氏?愚以为,始自简公见弑、舒州逃亡之后。早则无更氏之必要,迟则无更氏之根由。当然,是时著氏者不唯有丁,而或尚有齐、浦两氏等。有说济阳丁以地为氏者如明末文豪诸城人吾八世祖丁耀亢,“述先德族谱序”:按姓谱:丁氏,周太公姜氏裔。太公封于齐,生仲子伋,食邑于丁,以地为氏云。又,同书“族谱序”:吾丁自太公封子伋而姓始著。(均见于《丁耀亢全集》)显然,野鹤公所据当系口碑资料,而其并未深究细探,故与事实大相径庭。一者,丁氏并非以地为氏;二者丁氏决非自伋公薨即始著。至于“武王伐纣丁侯不朝”,现居台湾之日照籍原澧公高见:此丁侯并不必以丁为氏。丁侯者,乃丁国之一侯也。吾折以为然。三国时东吴孙氏改为丁氏,见于《三国志》裴注:非匡而朗(一名仁,庶出)被兄权别为丁氏一族,深疑即其母氏。唐代“安史之乱”中,有大量回鹘军人受邀参与平叛,后留于关中、关东,若干年汉化后相当部分回鹘人著为丁氏,今人称为阿拉伯之丁,元季有丁鹤年、明初有丁德兴。至北宋仁宗时,因丁度为宰相而祥符人无赖子于庆,攀缘而改于氏为丁氏,此为后来人不齿于论。故天下丁氏,除却三氏改附者之外,盖皆出济阳。
    丁氏始著 《史记》卷四十六 世家第十六载田敬仲完: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田常弑君于舒州,独相专权。公元前481年五月廿一日,田常在舒州拘捕齐简公(时舒州属齐境),六月五日见弑,更立简公之弟骜为平公,专齐之政。齐吕四逸,隐姓埋名,此际丁氏始著,并由舒州往东南吴越、正南郑卫、西南荆楚与西北晋国等方向逃亡。至于何以逃往以上方向,当系事发突然,并无准备,尚有今即墨金口已为较大港口却并未选择此途,是必未虑及身家性命至忧。简公逃亡当然并非漫无目标乱逃一气,大致上应有方向或目标,而投靠盟友应是基本选择。从临淄到舒州,直线距离252千米,既已远逃至此而卒为之执,尤见田氏志在必得。然而并未赶尽杀绝。否则,既不会有今日之济阳丁氏,亦不会有平公之子孙留于临淄。尽管留都之吕已属强弩之末,然既不能改头换面,亦不能绝地后起,最终只是成为吕氏嫡系之传承者,而与舒州丁氏渐行渐远,止于秦而绝响。自简公见弑至公元前221年田齐王建降秦,吕齐被屈辱整整260年。历史无情苍天着意,终于成就了济阳丁氏的遍播天下。时相随简公至舒州者,应有为数不少之齐吕氏,逃出田氏魔掌;亦正是此中之一支,辗转迁徙,始著丁姓,并最终占籍济阳、卧薪尝胆,终至形成丁氏郡望。然若有以为自舒州而济阳乃直截了当,则特错焉。其间实在历经曲折而又漫长之若干次迁徙,凡271年左右,至西汉初,始占籍济阳城。其间以下历史记载尤可注意:一是《左传春秋·哀公十四年》: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斋,而请伐齐三。据此,可否有吕人逃之鲁国?理论上有实际上无。二是同书《哀公十五年》:秋,齐陈瓘如楚。过卫,仲由见之。两国之间的此次外交活动,很大程度上与简公之子孙已有逃往楚国者有关。三是战国凡254年,诸雄争霸,混乱不堪,各地迁播情形无考。四是《中国移民史·第一卷》: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灭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的人口,或迁于丰(今江苏丰县),或迁于沛(今江苏沛县),或迁至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或迁至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县西南),或迁于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以愚陋见,上述地区已然不乏丁氏。五是同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廿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估计有60万人,来自关东(函谷关以东之中原地区,鄙注)。以秦季人口不过区区三千万之数,而此60万之众中应有吾丁氏中非豪即富者也。否则,以西汉之初即有丁氏人才辈出者甚难合于情理。六是同书: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项羽屠咸阳,烧宫室,火三月不灭,咸阳周围人口或死或迁。诸多史料表明:至西汉初,源于舒州之丁氏已进入第一个辉煌发展时期,东汉与三国期间更是人才辈出,其在文、武、医、道诸流中大放异彩。如丁宽、丁鸿、丁广世、丁奉、丁固等代表即是。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 丁学强 发表于 2010-2-28 0:37:47
历史记载很详细,看了很受教育,我是丁氏后人,我想做点力所能及事情有事请联系,电话13325159575丁学强
热门评论
* 丁学强 发表于 2010-2-28 0:37:47
历史记载很详细,看了很受教育,我是丁氏后人,我想做点力所能及事情有事请联系,电话13325159575丁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