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永隆纪事

[日期:2010-02-25] 来源:  作者:丁存宽 [字体: ]
  在河里,大小帆船不计其数。运粮食棉花的船,运楠竹杉木的船,运布匹百货的船,运当地土特产的船,在河面上一字排开,井然有序。真是帆樯林立,商贾如云哪!
  
  
  刁汊湖肥美的水草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得淡水鱼类在湖中生长繁殖茂盛。这些鱼类从刁汊湖经常成群上朔至永隆河及以上的地方,给永隆河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每天,捕鱼的小船(俗称小划子)在河面上往来穿梭,每天捕鱼收获颇丰。鱼类成群上朔被当地人称之谓“走俏”。每当走俏时,捕鱼的人更多。岸边、河里,撒网的,扳罾的,比比皆是。一网下去,十斤八斤几十斤鱼的收获真是不足为怪了。
  
  
  一九二七年以前,永隆河有团防局,负责当地的治安保卫工作。有时,这里也有正规部队驻扎。一到夜晚,团防局的队长就带领十几个团防队员到处巡逻,保卫永隆河的安全。守时打更(一种夜间报告时间的工作)的人员按时打更。宁静夜晚有规律的打更的“梆梆”声和打更老人抑扬顿挫的安全警示声,就象是一曲无限美妙的音乐,给永隆河人带来了无限的安全感和满足。
  
  
  永远兴隆的永隆河镇的河里,帆船上装卸货物的声音、撒网捕鱼的声音、争抢渡船过河的声音、妇女在河里用棒捶捶衣服的声音、谈笑声、吆喝声,各种声音形成了永隆河的一种特有的喧闹声。这种喧闹声和夜间打更的声音如果哪一天变异了,中断了,停止了,就是一种不祥之兆,就可能是灾难已经降临到了永隆河。只要每天能听到这种声音,人们的心就是平静的,永隆河这个小社会的机器就在正常地运转着。
  
  一九二七年前,永隆河所特有的喧闹声及打更的声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种重复,凸现出了永隆河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
  丁家营地名历史纪实
  
  元朝至正年间,我迁鄂始祖丁朝英随其在湖北黄州为官的叔父丁明甫由江右(江西)进贤迁居湖北罗田。元末兵乱,朝英公从戎。为明朝开国立了功,受封卫户侯。朝英公之孙旻公初授昭信尉。明永乐七年(注:1410年),从讨广西诸峒十一征,勋迹屡著,陞明威将军。于永乐年间,带着张,鲁两名至亲,也是贴身卫士,始落屯于京山南乡永隆河西面永丰垸内。丁旻身为带兵的将军,所以将其定居地取地名为丁家营,即丁家军的营房所在地之意。相传丁家营的范围以当时跑马为界。张、鲁二位的地盘以拉弓射箭为界。现中心六队靠河边称老屋台,就是当年丁家营的先祖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明朝还赐予我祖大小两个“丁氏牧马场”。大牧马场上至湖,下至施濠口。小牧马场称丁家荒场,又称窑湾,即现在的金窑村。
  
  丁家营分东湾,西湾,大台上(中心一队),曲尺湾(中心二队),庙湾(中心六队七队)。而鲁姓只有几十户人家,称鲁家台。中心九队称为张家台。方园百里之外,丁家营的地名都很响亮。张,鲁二姓的人外出,都说自己是丁家营的人。
  
  
  丁姓老祖宗们开始就在老屋台居住。百年后,其坟地也是在老屋台的北面的小河边上。后人在老屋台的东面修了一个庙,取名为公安庙,又称昭忠祠。据说是我祖带兵在公安县打了胜仗后,回来修的。以后,凡丁、鲁、张三姓的阵亡战士,都要用牌子写上姓名供在庙内,终年香火不断,每年还享受一次隆重祭祀。该庙解放后土改时被拆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相关新闻       永隆  丁家营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0-9-28 15:46:58
回复 丁明鹏 的评论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我是中心的,也是才知道这些的,历史很沧桑.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第 1 楼
* 丁明鹏 发表于 2010-2-27 23:48:32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热门评论
* 匿名 发表于 2010-9-28 15:46:58
我是中心的,也是才知道这些的,历史很沧桑.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
* 丁明鹏 发表于 2010-2-27 23:48:32
我也是丁云人啊。明字辈的。以前不知道我们那里的历史,现在才知道,感慨万分啊!!!
回复 支持 (64) 反对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