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家族与诸城丁家庄丁氏家族
2013/3/28 16:57:56

    丁家庄位于诸城市东南乡25公里处,现为诸城市林家村镇管辖。南丁家庄子丁氏为49支八世祖丁耀亢之后裔,十二世祖时从龙湾头村搬迁而至。丁氏家族以农桑为业,多豪侠,尚气节,善谈说,能富饶治生。至十一世祖,有高堂大宅,车马仆从,烹羔仙之乐,十二世娶本县逄戈庄刘统勋之妹刘氏为妻。
      刘统勋,字尔纯,雍正二年进士,历任东直阁大学硕士、尚书房总师傅、吏部、刑部、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四库全书》总裁官,卒年75岁。统勋刚毅笃厚,公正廉明,推贤除奸,为清名臣之一,他曾十视河堤,两修海塘,成绩卓著。刘统勋子刘墉,字崇知,号石庵,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知府,体仁阁大学士、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兼国子监工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加太子太保等职。墉砥砺臣节,一生清介,遇事敢为,不避权贵,政绩卓著,官吏皆敬畏有加。
    丁氏十二世祖在龙湾头居住时,一次和妻子(刘墉的姑母)路过现在的南丁家庄子处时,见此地风水不错,北有三座小山(金山、锡山和落山),东有一条河流(卢河)有山有水,于是,便将家搬迁到现在的南丁家庄子处居住。从此,刘墉的姑母靠养蚕、缫丝、纺线、织布,十二世祖既种田又售布,男耕女织,日子一天天殷实起来。几经繁衍加之外姓人的迁入后,逐渐形成村落,取村名为丁家庄子(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区分两个丁家庄子,石门公社党委、革委,将南部的丁家庄子称为南丁家庄 ,而地处北部的丁家庄子则称北丁家庄 )。之后,丁家逐布走上富庶,财产颇丰。县里的官吏豪绅无不竞相巴结,丁家也由此成为方圆百里少有的大户人家。
      刘墉在朝为官时,曾特制“德荫堂”匾一块,赠予姑丈一家。虽有刘墉这门亲戚,但刘墉为官清廉,从不提携族人和亲戚出仕。另一个原因就是,丁氏家族对满清政府有着深仇大恨,所以清朝三百多年,丁氏后人虽有不少为官者,但均为低级官员,大部分皆半途而废。
    刘墉 姑母嫁入丁家后育一子,成年后娶瓦店大户管氏女为妻。一次,小夫妻去瓦店走亲戚,丁氏十三世祖对 岳父家的一对蜡烛台钟爱有加,但要又羞于启齿,结果临走时,顺手牵羊将其拿回了家。岳父发现丢失心爱之物蜡烛台后,疑为婿为 ,便去丁家庄子察寻,十二世祖将亲家让进了客厅,当得知缘由后,遂令其子将原物返还 。然书香门第,大户尊严,十二世祖无颜面对亲家,于是手执擀面杖训斥子,结果误击头部当场毙命。时值二十四值节气中的“冬至”日,由此,丁氏族人有“冬至”日不上坟烧纸的习俗,而瓦店管氏则有“管、丁不再联姻 ”之说法。                                                 
      丁氏唯一的儿子意外离世后,十二世祖只好从龙湾头过继族兄的三子(又称“三老太爷”)为嗣。此时,丁氏家族兴旺,土地、山场成百上千,荒山口、赵家沟、张家沟、灰墩及金山、锡山和落山等皆属丁氏家族的财产。
    时光 流逝到清朝末年,丁氏家族虽无了昔日的光环,但仍不失大户人家。一次 ,诸城新任县太爷去本县泊里(今胶南市泊里镇)办案回来,行至村东头,听衙役们讲丁家庄子有丁家大户后,率一班人马进了门本想着要个份子钱(饭钱、鞋钱、大烟钱)。好客的丁氏主人将其让进了屋里,在客厅里,县太爷见挂在正中的“德荫堂”匾后,知道了丁氏和刘墉的关系,喝了碗水后起身便走,主人酒饭挽留,县太爷不受,并再三道歉“打扰了”。                                                                   
    丁氏族人为人和善,深受村人敬仰。一次,丁氏主仆二人到东河树林里察看,远远望见有人在树上砍树枝 主人 遂既与仆人返回。到家后主问仆:“刚才树林里什么声音再响?”仆讲:“啄木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琅琊丁氏网_诸城丁氏_天台丁氏_丁氏族谱_丁氏_丁氏家谱_丁家大村-www.lyding.cn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