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耀亢:一朝重光举世惊
2012/6/3 12:32:47

  《金瓶梅》的作者之争由来已久,鲁迅先生最早把眼光投向了“琅琊丁氏”,后来的研究者大多这样认为:丁纯是《金瓶梅》的“始作俑者”,毕其功的是他的儿子丁惟宁,而他的孙子丁耀亢又作了补充,并亲到姑苏雇人镌版印刷……
  诸城,古称琅琊,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声名显赫的丁氏家族就聚居于此。琅琊丁氏自一世丁推至五世丁珍,虽世代研经习礼,却无意功名,由六世丁纯起开始步入科举入仕之途。丁纯曾任直隶长垣教谕,后因丁惟宁任北畿巡按,为避亲嫌而谒病归乡。丁惟宁是丁纯次子,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曾在直隶、山西、四川、河南、江西等地为官,性情刚烈,居官清正,“每回籍,图书衣被而已,外无长物”。曾有县令命衙吏送丁惟宁八百金,他坚辞不受,却在西园种韭数十畦,每卖钱数十文自给。朋友善意地讥嘲他:“辞千金而求利于圃,得无昧多寡乎?”丁惟宁答曰:“官银非吾所有,圃蔬自食其力。”时人皆叹服其清廉。丁惟宁有六子,其中以五子丁耀亢文学造诣最高,于诗文、传奇、小说诸方面俱精,在清初文坛颇负盛名。
  筑舍三楹藏书千卷
  丁耀亢(1599年-1669年)字西生,号野鹤,别署紫阳道人,他少负才名,为人洒脱,放荡不羁,童年时跟随父亲读书游乐,11岁时父亲去世,16岁开始独立主持家政。由于厌倦城市的喧闹,向往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丁耀亢于诸城城南橡槚沟购得一片山间空地,“筑舍三楹,依溪作垣,引泉为圃,中架小阁,书藏千余卷”。在这宛如世外桃源的仙境里,丁耀亢邀朋结友,载酒咏诗,憩流泉,荫林木,过着超然物外的诗友生活。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20岁的丁耀亢开始走出山间田园,去见识外面的大千世界,他渡江南下,游学于董其昌门下。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清兵攻陷诸城,丁耀亢长兄耀斗父子皆被创,次兄耀昂、弟耀心和侄子大谷皆守城殉难,丁耀亢护送老母孤侄连夜入海避难,于海州清风岛“潜舟伏野”,亲眼目睹了清军屠城抢掠、残杀无辜的暴行。在此后的几年里,丁耀亢几次往返于海陆之间,备尝了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之艰辛。“白洋黄海等闲过,斗笠孤篷一钓蓑。眉眼尚存全世界,儿童不识旧山河。飘零几处家无定,离乱终年鬓已皤。最是春鸥同泛泛,夕阳相送出烟波。”丁耀亢这一时期的诗歌写尽了山河易主之悲与身世飘零之痛。
  丁耀亢虽然深深痛恨着清王朝,却又迫于生计,在清朝定鼎之后不得不入京赴考应试。清顺治五年(1648年)他以顺天籍拔贡,后任镶白旗教习,来到京城。在京城“诗酒相朝夕”的文学天地,他的诗名很快传扬开来。顺治十一年丁耀亢教习期满,调任容城(今河北容城)教谕,他读书著述,在任五年间完成小说《续金瓶梅》。丁耀亢为《金瓶梅》作续书,并非信手拈来,随性为之,而是借宋金战乱来影射清兵入关,记述明清易代之际惊心动魄的战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琅琊丁氏网_诸城丁氏_天台丁氏_丁氏族谱_丁氏_丁氏家谱_丁家大村-www.lyding.cn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