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丁氏来龙去脉考略
2010/2/27 10:52:36
正本清源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不久封姜太公于齐。诸多史料表明,太公亲率吕氏族人到于封地,并逐渐平定东夷诸国,方返镐京作西周之太师。而后始由太公次子吕伋接手治理齐国,此与伋公薨后谥号为“丁”亦相吻合。至于学者认为,太公本未亲莅封地治国,则吾不采信,览者不妨推敲。《谥法》曰:述义不克曰丁。以现代汉语表达,其意思是:实行公正合宜之事业而未竟。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时人对伋公之敬仰与缅怀。565年后丁氏之真正渊源正在乎此。以数字计,丁氏繁衍至今,已达2488年,可谓源远流长。遗憾者,乃迄未发现关于太公长子之记载,亦未敢遽定为少亡或其他妄测。尤需指出,吕伋薨后,其后人并非即由吕氏改为丁氏,直至齐简公见弑后仍著吕氏,如:吕伋之子齐乙公吕得,吕得之子齐癸公慈母(又名庮慈母、祭公慈母),癸公子齐哀公不辰(又名不臣), 哀公弟齐胡公静(靖),哀公弟齐献公吕山,献公子齐武公吕寿,武公子齐厉公无忌,厉公子齐文公赤,文公子齐成公脱(说),成公子齐庄公购(赎),庄公子齐僖公禄甫(禄父),僖公之子齐襄公诸儿,僖公同母弟夷仲年(齐仲年、季仲年)之子公孙无知(毋知),僖公之子、襄公之弟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桓公子公子无诡(武孟,无亏,公子无亏),桓公子齐孝公昭,桓公子、孝公弟齐昭公潘,昭公之子齐君舍,桓公子、昭公弟齐懿公商人,桓公子(又称公子元)齐惠公元,惠公子齐顷公无野,顷公子齐灵公环,灵公子齐庄公光(公子光、太子光),灵公子、庄公同父异母弟齐景公杵臼(自此公始陈氏擅权),景公庶子孺子荼,景公庶子齐悼公阳生,悼公之子、平公骜兄齐简公壬。凡24侯,564年。然则,吕伋后人何时以丁为氏?愚以为,始自简公见弑、舒州逃亡之后。早则无更氏之必要,迟则无更氏之根由。当然,是时著氏者不唯有丁,而或尚有齐、浦两氏等。有说济阳丁以地为氏者如明末文豪诸城人吾八世祖丁耀亢,“述先德族谱序”:按姓谱:丁氏,周太公姜氏裔。太公封于齐,生仲子伋,食邑于丁,以地为氏云。又,同书“族谱序”:吾丁自太公封子伋而姓始著。(均见于《丁耀亢全集》)显然,野鹤公所据当系口碑资料,而其并未深究细探,故与事实大相径庭。一者,丁氏并非以地为氏;二者丁氏决非自伋公薨即始著。至于“武王伐纣丁侯不朝”,现居台湾之日照籍原澧公高见:此丁侯并不必以丁为氏。丁侯者,乃丁国之一侯也。吾折以为然。三国时东吴孙氏改为丁氏,见于《三国志》裴注:非匡而朗(一名仁,庶出)被兄权别为丁氏一族,深疑即其母氏。唐代“安史之乱”中,有大量回鹘军人受邀参与平叛,后留于关中、关东,若干年汉化后相当部分回鹘人著为丁氏,今人称为阿拉伯之丁,元季有丁鹤年、明初有丁德兴。至北宋仁宗时,因丁度为宰相而祥符人无赖子于庆,攀缘而改于氏为丁氏,此为后来人不齿于论。故天下丁氏,除却三氏改附者之外,盖皆出济阳。
丁氏始著 《史记》卷四十六 世家第十六载田敬仲完: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田常弑君于舒州,独相专权。公元前481年五月廿一日,田常在舒州拘捕齐简公(时舒州属齐境),六月五日见弑,更立简公之弟骜为平公,专齐之政。齐吕四逸,隐姓埋名,此际丁氏始著,并由舒州往东南吴越、正南郑卫、西南荆楚与西北晋国等方向逃亡。至于何以逃往以上方向,当系事发突然,并无准备,尚有今即墨金口已为较大港口却并未选择此途,是必未虑及身家性命至忧。简公逃亡当然并非漫无目标乱逃一气,大致上应有方向或目标,而投靠盟友应是基本选择。从临淄到舒州,直线距离252千米,既已远逃至此而卒为之执,尤见田氏志在必得。然而并未赶尽杀绝。否则,既不会有今日之济阳丁氏,亦不会有平公之子孙留于临淄。尽管留都之吕已属强弩之末,然既不能改头换面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琅琊丁氏网_诸城丁氏_天台丁氏_丁氏族谱_丁氏_丁氏家谱_丁家大村-www.lyding.cn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