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写石牛山(坐落于诸城市东部)
2013/3/31 17:21:28
作者简介: 丁熙明(1951—),诸城琅琊丁氏24支22世,诸城市林家村镇郭家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1987年自学考试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专科。诸城市政协委员、防疫站工艺美术师、宣传科科长退休。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年画作品《春市》于1988 年荣获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一等奖;《春光美》、《母乳喂养好》于1989年、1996年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卫生系统美术作品展览铜奖《打筒儿》获全国首届农村青年书画剪纸大奖赛三等奖。自1982 年来,在《山东文学》、《农村大众》、《年画艺术》、《艺术世界》、《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年画作品、年画论文多篇多件。今择其一发表,以飨族亲。 (丁熙煜整理)
在诸城市最东端的林家村镇,有一座石牛山。山不高,海拔仅125.3米,高出附近地面不足百米,方圆一平方公里,远看像个土丘,与远处高高大大的障日山相比,实在太不起眼。然而,就是这小小的石牛山,却因山顶的巨石和一个神话传说而远近闻名。
传说当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路过此地,已经望见大海了,他很是高兴,便加快了脚步。可正当此时,忽觉鞋子里有东西硌脚,杨二郎一个闪失,一座大山便从身前的筐篓里撸了出来,另一座小山就势翻了个跟头,竖在了地上,扁担失去了平衡,后面的大山也从筐篓中摔出。二郎神定定神,将鞋中的土倒掉,发现有两块小石子,知道是它们作的怪。石头太小,所以他并未在意,起身想将掉在地上的山装入筐篓重新赶路,没想到三座山像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二郎神大怒,挥动神鞭朝最大的山连抽三鞭,那山即刻出现三道豁口,却仍是纹丝不动。山对于这块土地如此执着依恋,令二郎神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也就作罢,三座山由此留了下来,那遭受鞭笞的是障日山,“撸”出来的是鲁山,翻跟头“竖”在地上的是树山,鞋中的土便是石牛山底盘,硌脚的两块石子便是山顶上的石牛和牛粪。故事巧妙地将几座山连在一起,在此地妇孺皆知。
传说归传说,没有人相信它是真的。那么,真实的石牛山又是怎样的呢?
石牛,由大小两尊巨石组成,大石头是牛,小石头是牛粪。两石并不相连。从外形看,石牛俯首收身,作努力状,仿佛奋力一跃,便能惊天动地。牛首向东,略偏南,正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石牛后面的那堆“牛粪”,是对牛的烘托,当地百姓传说里面埋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现在看石牛,绕山一周也难找到一个最佳位置,观看石牛的最佳位置早淹没在山下水库中了,那是山下石牛埠村的街心。1959年修建水库之际,石牛埠村部分村民搬迁至吉林省汪清县。1966年扩建中型水库,村子全部搬迁至石牛山北麓,原址成为浩淼的水面。如今泛舟水中,虽然能感受到石牛的不凡气势,但是观察角度因蓄水而抬升了二三十米,观察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再说那“巨大金元宝”,不过是个传说,但发热的头脑遇到荒唐的年代,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文革期间,石牛山出奇地热闹,不知谁心血来潮出了个主意:炸掉石牛!立即有人响应,在“石牛”和“牛粪”石上凿起了炮眼。炮眼有的凿好了,有的正在凿着,公社大院里忽然来了指示:不准爆破!头脑发热的人反问:为什么不让炸,不就是两块石头吗?发布指示的说:县里不让炸,说这是名胜古迹。头脑发热者骂骂咧咧:哪个多管闲事的报了信!
现在想来,真为石牛捏一把汗,唉!立于天地之间亿万年的神牛,竟差一点儿遭灭顶之灾!在那个年代,居然还有人通风报信,至为可敬;县里居然还有管事的,知道石牛的价值,并发出指令来保护它,着实难能可贵。
没有人能说出石牛的年龄,也没有人知道石牛与天地之间所有的牛——野牛、耕牛、牦牛、水牛、奶牛……哪个更久远。有道是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琅琊丁氏网_诸城丁氏_天台丁氏_丁氏族谱_丁氏_丁氏家谱_丁家大村-www.lyding.cn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