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琅琊丁氏的前三次修谱
2011/4/13 21:35:50
吾琅琊丁氏(又称诸城丁氏、藏马丁氏,天台丁氏等),先祖世居湖广武昌府武昌县。元末,有祖讳兴者以铁枪归明太祖,勇立战功,明 洪武24年钦除淮安卫海州守御所世袭百户,长子贯世袭。兴祖的次子推公自海州迁居青州府诸城县,在藏马山西天台山下定居,立丁家大村,遂世吾族。
至七世祖懋学公,于明万历辛巳(公元1581年)做《海州谱略》,为创修族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十六年后,至明崇祯丁丑(公元1637年)始创吾琅琊丁氏族谱。其资料来源于五十支八世祖耀轸公。
耀轸公不辞艰辛,耗时三年,徒跣跋涉,沿门考证,心记手录,终于于明崇祯丙子(公元1636年)草成谱略。
同年,四十九支八世祖、明万历乙巳(公元1605年)科岁进士、诰敕房中书舍人耀斗公致仕归田,见到草谱,很受感动,他出资组织刻板印谱并做序,又命胞弟耀亢公撰序以记。
八世祖耀亢公,字西生,号野鹤。少年即中秀才。清顺治壬辰(公元 1652年)科岁进士,任镶黄旗教习,直隶容城县教谕,福建惠安县知县。一生著作甚多,为历史上之文化名人,撰序时年三十八岁。
因族众繁多,为便于查找,遂将当时能够搜集到族谱资料的六世之七十二男子依序分为七十二大支。至此,我丁氏族谱正式续成。
第二次修谱,是在三十六年后了。
当时已改朝换代,是清康熙癸丑(公元1673年),三十支九世祖監生献愫公与六十一支九世祖效武公,虑吾族众多,支分派衍,代远难稽,虽已至龙踵之年,仍身体力行,采访参稽,重修族谱。
完稿后,献愫公于是年初夏做序纪于天台祠中。
第三次修谱,是又越七十余年了。
先是六十二支十三世祖清雍正乙卯(公元1735年)科解元琪公(字东美)复倡义举,毅然欲三修族谱。
他遍访里居,祥考世系,奔走海上三四年,略有端委,旋以病卒而辍其事。
再是五十一支十一世祖监生涟公(字淞源,任湖北黄冈县知县,四川直隶忠州垫江县知县)继之,又以他故而未成。
至清乾隆乙酉(公元1765年),此时距二修已过九十二年了。
四十九支十四世祖清乾隆庚辰辛巳(公元1760,1761年)恩科联捷进士荣祚公(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因休假回乡探亲,遂来天台山祭祖,并与族人联系修谱事宜。
于是,当时辈分最大的三十支十一世祖监生须敬公,即取琪公之遗册,董领三修族谱。
参加的有:三十四支十二世祖清雍正乙卯(公元1735年)科举人伯麟公(任江西余干县知县,长山县教谕,东平州学正);六十二支十二世祖清雍正壬子(公元1732年)科举人昌平公(任直隶赵州高邑县知县,顺天府武清县知县);四十九支十四世祖清乾隆庚辰辛巳(公元1760,1761年)恩科联捷进士荣祚公(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以上四人均有序言流传。
另有三十支十二世佩珍公(字端笏),五十支十三世存栋公(字孟吉),六十二支十四世监生辉祚公(琪公之子),二十六支十四世继亭公任采访;五十一支十二世廷璜公(字蔚青)及四十九支十四世祖荣祚公任勘定;三十四支十二世祖仲鹤公(字雯野)、六十二支十三世祖岁贡生元龙公(字会元,昌平公之三子),四十九支十四世祖宏祚公(增贡生,奉政大夫,兵马司副指挥,兵部武库司主事)及四十九支十四世祖附贡生启祚公任校阅,历十有月,大功告成。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这万世不朽之谱。
时至今日,我族有识之士,又齐聚一堂,商讨第四次修谱。相信,有先人的榜样,加上今人的勤奋努力,第四次修谱一定会完满成功!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琅琊丁氏网_诸城丁氏_天台丁氏_丁氏族谱_丁氏_丁氏家谱_丁家大村-www.lyding.cn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