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丁惟宁二十二岁。他赴济南府赶考,乡试中,他顺利地考上了举人,誉满家乡。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丁惟宁二十三岁,他入京赴试,一举联捷进士。
  很快,他遵旨赴任直隶清苑县,任知县。
  丁惟宁不畏权贵、刚直不阿,“性刚直激烈,不避强御”。勤谨为政,“遇事敏练,无留牍”。“五弥谨举,行治第一”。
  清苑县附属于保定府,是保定府衙门所在地,知府是清苑县令丁惟宁的顶头上司,府内旧宿重兵,这些大兵多骄蹇难驯,一个个本身无多大本事,却在清苑县地面上为所欲为,黎民百姓深受其害,怨声载道。丁惟宁“以礼诎其帅,帅戢徒”,先以礼请这些重兵的直接领导人,请其约束下属,不再残害百姓。经过多次劝说,那位直接负责人也很知趣,看在丁惟宁的面子上,约束了部下,收敛了兵卒的行为,使清苑县秩序得到改观,人民群众有了安定的局面。
  正当丁惟宁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他的母亲病故了。按照当时朝廷的惯例,丁惟宁需要辞官回家奔丧,守墓尽孝,所以,丁惟宁“以内艰归”。
  不久,山西长治县乱,皇上下旨夺情,命丁惟宁尽快服除,补官长治,任长治县知县。
  山西长治县,县内多有强势之家,这些强势之家,平日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奴役百姓,“分役平民,驱使如牛马”,上下苦之,历代官府都不敢得罪他们。
  丁惟宁到长治县任职后,实行法治,尽治以法,对这些势家先礼之,后法之,如有触犯,严惩不贷。
  长治人善织,令此者,例计日受一缣,就是说,县内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按照惯例,每天额外接受一匹细绢,还要额外再摊派多收一些细绢进贡给州府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丁惟宁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大胆革除了这一陋习,“更请蠲织室之供上官者以苏商困”,又写了报告上疏州府,革除了这一额外进贡制度,以促使当地人民尽快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改善生活。
  丁惟宁又革除了其他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丁惟宁勤政恤民,经过几年的辛勤治理,长治县社会治安稳定,老百姓生活大有好转。
  因政绩好,丁惟宁升官,充待经筵。离任时,县内百姓,万民空巷,夹道送之,后来长治百姓在县城内为丁惟宁立祠纪念,世代传颂。
  二百年后,巧合的是,丁惟宁的七代孙丁琰又来长治县任知县,地方父老请他一起来拜谒丁公祠。丁琰不负众望,勤恤为民,政绩突出,当地人把丁惟宁和丁琰尊称为“大小丁公”。
  充待经筵时,丁惟宁在明伦堂给隆庆皇帝穆宗朱载垕讲解经学。虽面圣,但不胆怯,他胸有成竹,镇定自若,举止循礼,谈吐大方,分析经学义理,深入浅出,透彻明白,头头是道,条理清楚,既通俗易懂,又不失高雅,听者莫不惊叹佩服!
  不久,丁惟宁又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旋即奉旨巡按直隶。
  当时,是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年),丁惟宁二十七岁,丁惟宁的父亲丁纯,正在直隶大名府长垣县任教谕,属于被儿子丁惟宁巡察的下属职官。为保证儿子的公务不受干扰,丁纯决定采取回避措施,他当机立断,以老疾为由,毅然辞去长垣县教谕职务,回到老家丁家大村,皇上依例让丁纯受监察御史之封。丁纯悄然回家,又不动声色地把家从丁家大村搬到诸城县城里超然台下家居,遂不复仕,不再做官。既迁于城,丁纯以城南为别墅,与友人结社,他们九名老年朋友经常载酒,游常山,被当地父老尊称为“九老”,九老的诗,载邑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琅琊丁氏网_诸城丁氏_天台丁氏_丁氏族谱_丁氏_丁氏家谱_丁家大村-www.lyding.cn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